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七章 姗姗来迟 (第4/5页)
,飞船与星际尘埃、甚至是那些游离的原子、粒子等的碰撞效果,将无法忽略。随着飞船速度增加,碰撞的损害将呈现指数倍数放大。 而当前宇宙中普遍采用的超时空旅行技术是加速到0.3倍光速。在这样的速度下,哪怕是普通的氢原子分子,都能导致飞船表面材料从原子角度剥离。 哪怕一个氢原子只能剥离、或者晃动一两个原子,当无数氢原子、乃至星际尘埃撞到飞船上,飞船将被一点点磨削殆尽。 慕容山的策略是,再次动用当年玄黄文明留在太阳周围的那些太阳能聚光镜,用集中的光芒去轰击星系外围的那些小行星。这些星系外围的小行星大多数冰、粉尘等的结合体。只要被阳光照射,就会气化。 这样的防线,其实是典型的杀人之前先伤己。就算以后胜利了,星空也要清理。可不是小工程。但经过大洋集团、乃至联合国议会的综合讨论后,批准了这个计划。 从太阳附近到星系外围的小行星带,平均距离在60亿公里。光芒都要飞行五个半小时之多。不过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遥远的星空中,有人不断汇报小行星的位置和大小,并计算需要的光芒强度。一个个小行星不断被蒸发。这些小行星其实很小,有的只有几米大小。当然被锁定为目标的,至少也要达到十公里以上才有利用价值。 先用导轨炮将小行星击碎,随后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小行星残骸迅速蒸发。最终形成一片水雾。水雾迅速形成细密的冰晶。 这些冰晶有着尖锐的边缘,冰晶内部更还有粉尘颗粒等。 粉尘在阳光的推力下在星空迅速炸开,并开始向恒星系外围移动。 时间一点点过去。转眼就是三个月,渐渐地,在天元星四周形成了一圈防御。这一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