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七章 喷涌的恒星,中 (第4/6页)
个微中子干涉仪匀速环绕,相互之间如同严格训练的军队队列,一个个干涉仪交错而过,却不会发生碰撞。 实际上眼下这颗恒星的直径,依旧高达110万公里,距离恒星表面200万公里高度的轨道周长就是1600万公里。若轨道上安置3000个微中子干涉仪,那么微中子干涉仪之间的距离高5300公里。 张浩看着演示图,缓缓点头:“这设计图不错。但200万公里是否近了点?恒星的耀斑、日珥喷发等,都有可能影响设备的运行。” “已经考虑过了,设备也做了强化。理论上一套设备可以运行百年。百年后我相信技术会有进步,再更换就好。” “为什么不不一步到位?”张浩提出疑问。 “目前微中子干涉仪造价昂贵。若再设计出可以长久使用的微中子干涉仪造价将更加高昂。 考虑到大洋集团技术进步的快速,我认为眼下不计代价搞科研是正确的,但不计代价进行工业生产,却有失偏颇。工业不是研究,够用就好。 等个十年八年的,我们还会有更好的技术。届时替换这些设备就行。 此外就是防止外界的觊觎。这等优秀的技术,必然逃不过肃风氏、红河文明的觊觎。肃风氏还好说,毕竟我们打败了他们。但十年后呢?而且红河文明如果索要怎么办? 所以对外生产和应用的技术,我们都会刻意设计成为容易损坏的。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张浩:…… 大家似乎都学坏了,不过我喜欢! 说起来确实是这样,这样的恒星改造技术难以掩藏,一旦应用也就意味着完全公开。而如此技术,只怕高级文明是不会放过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