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429节 孙承宗确立文官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9节 孙承宗确立文官制度 (第2/4页)

等诸学科合在一起。

    考试通过后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有一套完整培养的流程,例如某部的标准仕途是这样的:某部的办事员(为期两年)-基层实习(为期三年)-某部低级文官(为期三年)-地方初级文官(为期三年)-某部中级官员或者地方中级官员(大约十年),之后看造化了,能否升到高级官员。

    他主张既要有地方履历,又要有部里的经验,说起来乃是“宰相必起于州部”,高规格,培育人才当成了宰相来培养啊!

    不再象明朝那样,考中进士之后,即可授七品官,结果什么都不会,到了地方和部里,尽受胥吏的欺骗,甚至给胥吏凌驾其上。

    而从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则业务知识熟悉,不再产生以前的弊端。

    这是对大明科举和官员任职的一种倾覆!

    孙承宗是科举制的既得利益者,却反过来推翻了科举制,他说:“老夫年龄老了,脸皮也厚了,别人说什么都不怕!”

    还有什么比他这样的人去当科举制的掘墓人更合适的人选,其实东南府官员的选拔任用也是从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但世人多有疑惑,毕竟他们见惯了科举制是怎么选官,对于东南府的用人任官方式不感冒,心忖你这个小海贼,哪会知道怎么样用人!

    颜常武推行的文官制属于辖地内自嗨,大陆的那些精英,根本不鸟东南府。

    一些与东南府交好的朋友,也都劝说颜常武开科举,即仿照大明来秀才---举人----进士----放官,如此一来,才可以吸引人才。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东南府人员普遍强于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