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考科举 (第5/6页)
钱。 在古代,要想供一个读书人真的太难了,要不怎么说是寒门难出贵子呢。 光是每年的束脩最低就得要二两银子,还不包括平日里的笔墨纸砚和书本。 要知道,对于农家人来说,年景不好的时候,一年要想存下二两银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要是真的有天赋的话,到时候就得去参加县试,府试和乡试这些。 古代的科举之路非常不易,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也不为过,可以说,能当官的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人才。 古代的科举流程总体来说,可分为七个步骤。 首先是童试,只有过了童试,才能参加科举。 也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资格证书。 然后是县试,由本地的知县担任主考官,过了县试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时候的你还是白身,连童生都还不是。 只有过了府试,连续三场考试都合格后,才能正式取得“童生”的头衔。 府试每年都会举行,机会多多。 而之后接着的就是院试了,院试并不是每年都有,每三年才举行两次,所以要把握住机会,需要连续考两场。 最后成绩合格后,就能成为正式“生员”,也就是我们都说的秀才。 秀才这个名号,大家基本都听过。 当你成为秀才后,用现代话来形容的话,相当于你考上了九八五高等院校差不多。 在古代也很吃香,还有着一些特殊权利,以后见到知县就不用再下跪了,只需要作揖即可。 而且连徭役和差役都能免了。 这还没完,后面还有乡试,会试和最终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