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2 (第3/4页)
同样是经商的人家,常年做善事的,旁人说起就会说是个厚道人家,即便是世代书香,也乐意与他家来往;可平时一毛不拔。为富不仁的,便是家中有金山银山,人家也不屑于理会他,他除了有钱,还有什么呢?” 赵琇心里本就有意行善,只是在花多少钱方面没有太过具体的概念而已,听了祖母的教导。便笑道:“祖母放心,我明白这个道理。就象我们家常常接济族人,我们要赶小长房出族时,族人就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而小长房总爱摆贵人架子,不爱搭理族人们,族人们就不愿意与他们亲近。行善积德,做好人,行好事,这是日积月累的功夫。要真心帮人,人家才真心敬我们呢。” 张氏笑了:“理是这个理,你能明白最好,只是往后不要再说什么小长房了。” 赵琇明白了,赵玦一家既然已经被出族,就算不上是二房的小长房了。 粥棚很快就在几大城门口设立起来。赵家派了族中子弟与仆人前去主持,又有陶县令派来的差役维持秩序,赵氏族人的粥棚前。灾民井然有序地领着自己的那一份粥。熬粥用的是一半新米,一半去年的陈米,熬得很稠,热乎乎地一碗下去,人就能支撑上小半天。灾民们捧着热粥,一边喝一边流泪,听说赵家郡公夫人已经派人去苏州购粮,以备施粥所用了,都纷纷齐声颂扬赵家的仁义。一时间,赵氏一族的美名传遍奉贤全县。还向周边地区蔓延开去。 其他大户见状,也纷纷仿效,小气些的。又或是存粮有限的,就只施个一两天,也有施布、施药的,家中佃农多的人家,还主动减免了今年的租子,有的还表示可以提供低息或免息的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