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月_培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培黎 (第6/16页)

呆了很多年,也很受人敬仰,但如此叱咤风云的人物跟血脉亲人居然有故交,不免让这个年轻人大感雀跃。

    看看眼前潦倒景象,他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金先生现在就在美国,叔叔,你为什么不去找他,他有很多钱,能够帮你治病!”

    培黎叹了一口气。

    “我的孩子,我们施舍给人,不是要求别人的回报,而是赎我们身上的罪。我患的病,也是上帝对我的训诫,它让我的良心得到安宁。上帝会使我们不至于缺乏。”

    侄子迷茫地抠抠头:“那您为什么要一直看这些报纸?”

    不在乎就别看了吧。

    培黎半天没有说话,他把报纸折起又打开:“这个人,如果有更清楚的照片就好了——”他戴上眼镜,仔细地而沉默地,他盯着报纸上的照片。

    真奇怪,他的经历是假的,培黎想,明明那么像真的。

    往事已不可追,而他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民国建立之后,培黎专心办学,他牵头创办了金陵大学农学院,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十数年来辗转于江浙、华北、东北各地,不仅围绕国内的基础生产进行调研,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其中最有分量的成果,当属现今仍存世的中国农家经济调查。

    要知道当时正打着中原大战,军阀们哪有心情来给外国人和学生们拨款做科研?这份长达数千页的报告,是由培黎和另一位传教士回美国争取了财政部的支持,带领金陵农大的师生们踏遍辽宁、绥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广东等十几个省区,调研内容辐射区域水文、土地利用、作物经营等各个方面,甚至连当时人口的家庭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