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143节 (第4/7页)
停职在家,并上书请辞, 等待都察院的审查, 查无实据者, 朝廷自然会慰留。 可是言官这次卯足了劲头, 竟然将五年前的一桩旧事翻了出来。姚滨的弟弟学问平平,屡试不第,姚滨彼时在户部任职, 利用职务之便, 将弟弟姚泓送到偏远省份寄籍。只因在偏远贫穷的省份进学、考试,要比在富庶繁华的江南地区容易得多。 这种钻空子的行为并不常见,可对于姚滨这个层级的官员来说, 几乎是举手之劳。姚泓也因此顺利考中举人, 富贵安闲,在乡里混的如鱼得水。 新皇登基, 姚滨以吏部尚书入阁, 地位水涨船高, 吏部的官员为了巴结逢迎他,寻机给姚泓补了一个知县的缺, 还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富县,人间天堂。 是人都也有私心,姚滨拒绝了下属的好意,受到了弟弟的埋怨,无奈之下,只好安排他补了另外一个县的知县,平平无奇,谨慎低调。 到手的肥缺丢了,姚泓一直心存怨言,一次喝醉了酒,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抱怨长兄的话,被有心之人听见,上报给了巡按御史,被言官抓住了把柄。 言官趁机弹劾姚滨,证据确凿,不但姚泓被撤职查办,连姚滨也不得不上书请辞。 读书人的户籍最为要紧,伪造户籍形同舞弊,且大家都是拼死拼活从层层考试中杀出重围的选手,最恨这种不公平竞争,就连沈聿都找不到立场为姚滨说话。 姚滨的门生只好另辟蹊径,弹劾郑迁没有劝阻先帝修道炼丹,是媚上小人,与吴琦之流无异。 引得言官、御史群集于左顺门外唾骂他,指控他受姚滨指使,险些发生肢体冲突。 闹到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