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3/8页)
如今春交会这批报名的企业,许如意敢打包票,他们八成就是仿造他们产品的那些企业,只是,国内没有专利法,可以随便买卖,他们没办法,可是国外没有专利,他们的东西是一件也卖不出去的,否则就会面临巨额赔偿。 所以,许如意也不急。 陆时章也把这事儿说了,杨又春叹口气:“如意都汇报过,我都知道,我自然也会告诫他们,你知道刚刚商务厅的褚厅长说什么?说是他跟其他省份的交流过了,人家说,都是一个国家的,哪里分的这么清楚,让咱们不要这么较真!” 这肯定是想着约定俗成,法不责众。 这要是几十年后,许如意肯定说打官司。 可现在不同。 毕竟,一来夏国本就没有普及专利,平时大家有个什么小发明创造,恨不得送给相关厂家,让他们也能得到好处。二来这也是因为创汇太难了,好不容易有碗饭吃,谁都想分着吃,减轻点压力。 但如果不管,显然也不成。 许如意问:“能不能,让我跟大家聊聊?” 第63章 三章合一 杨又春和陆时章都在为这事儿头疼,实在是,这太普遍了,而且说是有专利,外商不能买,可是这么多厂家,的确自己是有理的,但是人家人多势众啊。 翻脸是能翻脸,如果翻脸有用也行,但问题是,翻了也没用。 他们后面也站着各省的机械厅,全国一盘棋,难不成你能离开这个范畴独自发展? 陆时章的意思是:“还是先谈,不找企业谈,找他们的省厅对接,就算是不可避免,也要把损失降低到最低。譬如限价限量。” 限价是为了不为了争客源而无底线降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