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修书为名,网罗人才 (第2/4页)
“……所种之子,初收者未实,近霜者不可用,惟中间时月收者为上。需经日晒燥,带绵收贮,临种时再晒……” “……用黄花苕饶草后壅者。田拟种棉,秋则种草,来年割草壅稻,留草根田中,耕转之,若草不盛,加别壅。或种大麦、蚕豆等,并掩覆之……” 这描写的,赫然就是如何栽种,如何伺候田间地头。 李玉鉴微微一愣,下意识地再翻看了几页,然后有些惊讶地发现,就桌上这些写满字迹的纸张之中,将农业生产问题尽数囊括。 如何区田、围田,如何开垦。谷物、蔬菜、果树的栽种,桑树、棉花的种植。养殖牲畜,防治蝗虫。甚至还有农具打造,如何兴修水利…… “这是,农书?” 雍博荣点了点头,道: “对!” “可、可你怎么懂这些的?”李玉鉴又问道。 他雍博荣出身扬州雍家,盐商家族,自小又被家中小心看护着荣养着。按理说,是不该知道这些田地上的事情才是。 雍博荣闻言,顿时面露恭敬地道: “这是我的老师,玄扈先生徐光启,以前人智慧为基础,结合一生所学的农学知识,编纂此书。” “全书合计十二目,共60卷,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诸多内容,共五十余万字。” 说到这里,雍博荣将手头边的纸张稍稍整理一番,郑重地道: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有粮,才养得起民。有足够的百姓,才有兵源、赋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