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古回今_第736章 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6章 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 (第2/4页)

议。”

    “即贤耶,虽仇必举,亦不以其尝有德于己焉,而嫌于酬之也;即不肖耶,虽亲必斥,亦不以其尝有恶于己,而嫌于恶之也。少有差池,改不旋踵;一言当心,应若响答。盖公向之所言无一不售者,公信可谓平格之臣已!”

    这是站在首辅的位置上,分别从高拱安抚俺答、治理漕河、用人方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高拱的一生做了总结,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站在张居正个人的角度,他在奏疏上称高拱为“公”,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高拱的尊敬之情,将个人私怨抛却脑后,可见也是用了一番心思。

    除了张居正他自己,吏部尚书王国光、翰林院掌院学士沈鲤等几个颇有威望、且具代表性的官员,也在张居正的面授机宜下,纷纷上疏为高拱辩白。

    哦,对了,翰林院掌院学士沈鲤,不再是王锡爵了。

    可见,张居正在选人上疏的时候,也不是不经斟酌。

    沈鲤是高拱的门生。

    他考中进士的那一年,主考官正是高拱。而且与高拱是同乡,都是河南人。高拱是开封府新郑的,沈鲤是归德府商丘的。

    沈鲤一身正气,高拱被罢黜的那一年,他还只是詹事府一名左赞善(詹事府属官,正六品),当时说不上话。

    所以,虽是高拱的门生,可看不出什么私交。

    本来,两人的职位当时也不对称,不像魏学曾和王希烈哼哈二将那样位高权重。

    后来,在张居正的举荐下,沈鲤做了一名进讲官,专门给朱翊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