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_分卷阅读8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3/4页)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沈潇云就当了一回解说员。

    同时,他也把手机的直播打开,和网友们打了招呼后,开始一个个的给大家介绍。

    沈潇云手里拿着一个浅口的,浅黄色的竹子编制的簸箕,这个簸箕有大有小,小的只要盘子那么大一点,浅浅的,当真和盘子没有差别,大的有两手撑开那么大。

    “这些都是用竹子编制的,纯手工艺,这种小的,我们可以用来淘米洗菜,大一点的装菜,再大一点拿来晒东西,用的时候,两手端着两边,颠婆来回抖动,所以这个大的也叫簸箕,统称也就是竹箩筐。这种箩筐一般编制的很密集,竹片比较细波。”

    “而这种,细且圆润一点的竹篾编制的筛框子,又有细小的缝隙,我们一般用来捞米,像我们这里,经常会煮柴火饭,有米汤,饭煮到一半的时候要过滤米汤,一般我们就用这个筛筐。”沈潇云手里拿着一个小脸盆大小,依旧像是之前的那种箩筐一样,不过这次的筛框比较深,而且编制的没那么密集,边缘包边更厚实一些。

    放下手里捞米的筛筐,沈潇云又拿起一旁的竹笼屉,竹匠家里不仅有传统的原型竹笼屉,还有方形的,有边框和没有边框的。

    “这个,大家应该知道,用来蒸包子馒头,或者米饭的,像这种比较密集,缝隙小的,可以用来蒸饭。”

    “这些是竹篮子,有大有小,可以用来装东西……”

    “这些是竹篓子,有葫芦形,有漏斗形,也有酒瓶形……”

    “这个是食盒,有三层,里面都是用竹篾编的,很精致,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里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