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零泉州 (第6/10页)
举市舶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县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经界。因遭权贵豪强反对,无法实行。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淳佑间(公元1241—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