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零泉州 (第4/10页)
,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元和年间(806~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大和年间(827~835年),泉州刺史赵棨增开泉州仁风门、素景东西两门,合四门,北城墙建有立候楼;又辟东街、西街通东西两门。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辟东行春门、西肃清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年底,泉州改隶大殷。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王。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莆田人陈洪进割据。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北宋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