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1033【疏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3【疏漏】 (第2/4页)

然没有答应费正清给中国教授发生活费,但对费正清邀请中国学者访美却极为重视。他让秘书陈布雷专门负责此事,并郑重其事地对受邀学者进行了五天培训。培训内容很简单,就是教导学者们基本外交礼仪,规定有损中国形象的话不能说、有损中国形象的事不能做等等。

    培训结束,常凯申还亲自设宴款待六名学者,并赠送了自己的签名照片。

    七月,费正清带着首批访美学者齐聚周公馆。

    周赫煊自然是好酒好菜的招待,并花了两天时间跟这些学者进行探讨。

    费正清说:“中美学者交流计划,是为了加强中美两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互相了解。现在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认识不多,有些美国人甚至以为中国人还留着辫子。我们交流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让美国认识中国。在此,我想选用周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作为中美学者交流书籍之一。”

    “当然没问题,我会让迈克—劳尔图书公司发行英文版本,稿件翻译工作我都已经做好了。”周赫煊说。

    费孝通突然说:“周先生,我对《万历十五年》有些粗陋的意见。”

    周赫煊道:“请讲。”

    “恕我直言,你的那本大作太过侧重文官制度,而忽视了地方自治力量对张居正改革的影响,”费孝通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只是个人拙见,周先生不必太在意。”

    周赫煊笑道:“明朝的地方自治,也属于文官制度的一个附属产物吧?”

    费孝通摇头道:“明朝的地方自治当然跟文官制度有关,但并非由文官制度催生出来的。事实上,在明朝初年的时候,皇权是可以下县下乡的。按照朱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