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0章 (第2/3页)
为以前底子太薄,一时之间不可能窜出来许多才俊,但只看那无数新建的学宫校舍里日日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一管是谁,都会觉得未来可期。 读书,还是挺费钱的。 而在贵州路上,这些钱,大部分是官府出的,小部分是岑夫子化缘来的。 在贵州路上,萧诚对于文人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好的,只要你用心出仕,不管你有没有功名,都可以先得到一个职位。 反正贵州路新立,官员奇缺,是位子等人,不是人等位子。 你是不是进士举人秀才一点儿也不重要。 然后呢,自然就是优胜劣汰了。 有人一路高歌猛进,从区区一普通吏员,昂然跨进了正式官员的行列,有人却是原地踏步,浚巡不前。 有不少颇符声名的人气宇轩昂而来,却灰头土脸而去。 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人,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萧诚在贵州路上的用人,从最开始的他一言而决,到现在已经慢慢地制定出了一套晋升的考核体系。 与朝廷的考核不同,贵州路上采用的是直观的分数式的呈现。 什么上上、中上,中、中下,下等模凌两可的评语被完全摒弃。 一年到头,一项项的考核细则被赋予了一个分数,或加或减,每人一张表,算下来之后,每个官员的得分一目了然。 只要你在及格分数之上,就说明你是基本合格的,虽然得不到晋升,但也不会掉了官帽子。 如果你不及格,那最好是自己走人,免得难堪。 当然了,大家都是要脸的。 做得好的,谁也不想自己的分数比别人低,毕竟分数更高一些人的,在接下来的晋升之中,那就是占着绝对优势的。 即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