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 (第3/4页)
☆、芼之 建平二十三年, 秋末。 嘉裕之战, 庆军战败,主将身负重伤, 部下精锐大失, 边塞八百里加急连夜传进京中,请求天子再增援军。 似被朝中老臣言中, 灭人族群绝非易事。 边塞嘉裕关两军对峙一役,蛮夷人奋起反抗, 攻势猛烈, 庆军强势的局面已然逆转,若眼下蛮夷再趁此乘胜追击,庆军只要一朝抵挡不住蛮族的攻势,那么中原边境领土岌岌可危。 天子为今之计, 唯有两条路可走。 一为增派援军, 再派一将士帅兵征赴边塞;二为停止战火,主动向蛮夷求得议和。 军情自传入宫中时, 当天下午中枢大臣无论文武一概被紧急宣召进宫, 御乾宫这一议, 就议至次日太阳东升。 …… 次日, 建平帝在段老丞相和姜国公两位劳苦功高的老臣苦苦劝导下, 终于做出妥协,下旨封段老丞相之子,兵部侍郎段邵轩为使臣,并命其两日后, 帅一骑兵马赴边塞,与蛮族首领寻求议和。 …… 建平帝会如此快就下旨议和,百官闻之,皆愕然不已。可细想一番,又只觉得皇帝派霍衍剿灭蛮族,意欲将其一举收复中原,从一开始本便是一场豪赌。 如今连霍将军都战败,再增派将士赴战场,意义已然不大。天子到底乃一明君,必知晓此时求和定是上上计。 中原边境领土若不甚再被蛮族所占,今后庆朝局势只会愈加不利。 为今之计,自然是保全国土要紧。 只是…… 只是那英勇善战,举世无双的神勇大将,最终竟是落得一个一朝战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