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4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 (第1/4页)

    最后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既是事件的结尾,也是诗歌的结尾,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绢绫在冬日的市集里飘飘荡荡,卖炭翁望着宦官们扬长而去的背影,欲告而无方,只能垂头大叹。】

    白居易的诗是感人至深的,楚棠的叙述也含着深切的情感,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更能和诗里写的卖炭翁共情了,尤其是那些受够了官吏欺压的民众,几乎立时便湿了眼眶。

    “我等小民,苦啊!”

    终南山。

    杜甫神情严肃地望着水镜里的诗句,评价道:“语极俗浅而情极深切,比之汉乐府之篇,亦是不遑多让。”

    北宋。

    苏轼道:“白香山诗作其后虽转为闲淡,然《秦中吟》、《新乐府》却不失为诗之正音,士大夫兼济之志,尽在其中矣。”

    苏辙跟着点头:“若非如此,朝中权贵又何至于视他为仇雠?”

    由来讽喻,最是得罪人。

    苏轼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起先前讲的郁达夫,这样的人,是民族的义士,却是敌人的仇雠,从白居易选择作乐府开始,他便已经走到权贵的对立面了吧?

    他轻叹:“白香山的诗里,亦有人民。”

    人民的诗人,才会得到后世人民的敬仰,这便是楚棠他们的价值选择吧?!

    第57章 琵琶行7

    【中唐时期,宦官势大,白居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