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习警察的小任务 (第6/10页)
,问刚刚在一旁的老前辈。 “褚晨阳。”老前辈抬手在米莱背上拍了一掌:“三天内破案,你倒是会说,破不了人家转头发网上去怎么办,啊?你特么还夸下海口了还......”队长越说越来劲。 ...... “知道baker悖论吗?”师傅走到米莱身边,拉了把椅子坐了过来。 “啊,您是.......”米莱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哑巴并不难找,根据这个悖论可知,一个人的形象已经鲜明到形成身份的标识,这些标签越多,要找到他就越容易,根本不需要知道哑巴的名字,我们已经知道了哑巴在家乡是一个失踪人口,推测出他可能是一个餐馆的送餐员, 有一个出轨的妻子,父母和女儿可能已经死了,再从他住的地方挖掘出来的一些线索,靠这些标签找出人,并不难。 “多动一下脑, 好好想一想, 你看这不就想出来了嘛?”师傅赞同的点点头,“你来看这个曲线图。”师傅把一张图纸放到桌子上,那是一张连环凶杀案的犯罪曲线图,把历史上着名的案子的时间画成曲线图,对比一下开膛手, 白银案都能发现是波动状的。 米莱说:“啊这么说起来,他们杀人的时间并不是遵循规律的,他们在一个时间段密集犯罪满足自己。” “那些都是一个人干的, 这些是不同的人犯罪,把这些连起来,是下滑趋向的”师傅说。 “一开始那个案子是间隔了一年的,到现在哑巴的案子和刚刚发生的两个案子都是同一个月发生的,血腥的手法,在生理上给人措手不及,选择的犯罪地点范围很大,这个时候发生两起命案,不仅会让民众的恐慌达到高潮还会让他们对警方的怨气达到最高潮。”米莱觉得自己找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