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访开元寺 (第4/9页)
经过龙教寺,龙兴寺的更名,终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正名为开元寺,并一直延用至今。此后,开元寺倍受历朝历代的尊崇,不断繁荣兴盛。在宋、元两朝鼎盛时期,开元寺曾有寺院120多所,僧侣一千多人。 元朝末年,一场大火将开元寺焚毁。至明洪武年间,开元寺得以重建。因此,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部分是明、清两代的建筑体,还有一部分建筑体,是民国年间重新修建的。据传,原开元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总占地面积达7。8万平方米,实是规模宏大。然现在仅存的规模,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自元末火灾之后,开元寺除了东西塔,目前最为古老的建筑物,应该是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但基本上保持唐代原有的风格和规模。大雄宝殿又叫“百柱殿”全殿由86根巨柱撑起,形式多样,雕工各一。有木有石,有方有圆,有楞梭有蟠龙,还有海棠花柱等等。可谓一殿之中有百柱,柱柱之间不相同啊! 岁月的烟尘让开元寺几经变更,也把这两座古老的石塔,侵染成暗灰的褐色。然这一千多年的记忆里,开元寺从唐代一座小道场开始到闻名世界的大佛寺,期间总有许多路要走,有许多故事要说。 并且我们知道,东西两塔也从唐朝的两座木塔、变更成砖塔再变更成石塔,不断走向成熟稳重,千古万年。 东塔镇国塔由文偁禅师于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建成,是通高五层的木塔,后改木塔为砖塔。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又拆砖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建,前后经过十年才打造完工。镇国塔通高48.24米,为世界现存的石塔之王,中外无一石塔可以与之媲美。 西塔仁寿塔系王审知于五代梁贞明三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