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名闻天下泉州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名闻天下泉州桥 (第2/6页)

。所以,当我骑摩托车过了洛江大桥之后,就向左转过,去看了一下闻名天下的洛阳桥。

    洛阳桥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名桥之一,它和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齐名。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世界上尚存最早最大的海港梁式古石桥,誉称“海内第一桥”由当时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开始修建,至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建造完成。前后历时近七年时间,耗资白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接海跨江的花岗岩大石桥。

    洛阳桥整座桥的建造工艺,在当时世界建桥史上堪称一绝。其中最为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是世界上第一次把生物学运用到桥梁工程的创举。当时的人们建成桥墩之后,在靠近海水的岩石上,种养海蛎,让海蛎在海水中自然生长繁衍。海蛎经过一代又一代繁衍,迅速将桥墩下的花岗岩石块,连结成一大片大块大块的整体,构结成牢固的桥墩基石,确保桥墩稳固,铸就了洛阳桥平板石桥跨越千年的基础。

    洛阳桥建成的近千年来,经过十数次修复,其中较为严重的几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明宣德年(公元1426-1435年)间;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597年);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

    民国二十一年,入闽的蔡廷锴将军以蔡襄后裔自居,执意改建洛阳桥。当时福厦公路从此桥经过,为了让汽车能够顺利通行,蔡廷锴让人用钢筋水泥将桥面增高2米、拓宽至7米,此次修改工程于一年之后竣工。改建后的石桥,除江中桥墩、桥上4尊石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