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第12/13页)

,曾在泉州天后宫祭拜过,祈求出海平安。由于官方介入,民间兴起了修建妈祖宫的风潮,信仰的重心开始倾移,天妃宫于是香火鼎盛。在天后宫内,除了妈祖娘娘,还配祀有廿四司和千里眼、顺风耳等诸位神仙。祀奉这些神仙,意在让出海人能够耳聪目明,早听到,早看到,以保佑海上船只和人员安全。

    美山天妃宫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体。其坐北朝南,由山门、东西廊和天后殿组成。据说,原来的梳妆楼、观音阁等建筑,不知何年何月倾废了,现在重新集资修建。整个天妃宫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泉州市郊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妈祖宫。

    入得山门,背面正对妈祖宫的山墙上,写有“美山福地”四个金色大字。立于山门之后而望前殿,后面有榕荫庇护。及近前殿,殿门上有“圣旨”和“天后宫”的金色字匾,门上有对联云:“天心无水山无伏莾;后德在仁海不扬波”!入得前殿经天井,中间有3株四、五百年的古榕树,它们前后左右交错,榕丝垂帘,碎叶飘洒。

    正中的天后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属单檐燕尾歇山式砖木石结构,面宽进深各5间,与角亭共用40根石柱并与斗拱连接,其状甚为壮观。前廊东西两侧各建有一亭,是为“虎头亭”两亭对称,别具风格。后殿正门上有匾“护国庇民”后殿堂内高悬“海神”二字,门联上则有:“美称后德睿洲显圣,山祀海神法石灵府”

    早年,天妃宫曾借与学校办学兴教。近年,学校迁出之后,乡人对其进行全面整修,恢复其原貌,以供出海船夫及乡民祭祀。明代之时,天妃宫附近设有河泊所,清代时设有文馆、武馆和海关,现已废除。由天妃宫往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