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五章 交趾的历史定位问题 (第5/7页)
爹养,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是希望。 大明皇帝的心里有一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秤,到了一个地方,看一个地方治理的好坏先看孩子多少若是孩子很多,还有不少女娃子,而且这孩子有双新鞋的话,那了不得了! 朱祁 钰对这地方的父母官的评价会高许多,甚至会因为一副字画,一两首诗词大加封赏,因为孩子有新鞋,他会认定这父母官的万民伞,真的是百姓们自发送的。即便是当地的父母官犯了禁,朱祁钰也会念在生民有功这四个字上,不会对其从重处罚,甚至会择情宽宥一二。 按照刑不上大夫的规矩,只要不是谋逆的大案,贪点钱官绅勾结之类的事儿,顶多就是个革职永不叙用,再严重些,就是流放三千里罢了,到了那烟瘴之地,这流放的士大夫们,也是当地显赫贵人。 就是徐有贞贪墨了大明四万里水路的疏浚款项,朱祁钰对徐有贞再恨的咬牙切齿,也只会按着规矩把他流放到爪哇岛去,而不是砍了了事,谁让徐有贞在张秋、河套、乌江沿岸、长江沿岸,有一堆的生人祠呢? 在朱祁钰朴素的政治价值观念里,他认为这有人才有国,人才是国这个集体的基本构成,只要百姓们还肯生,生下来还肯养,那便是说明这世道还行能过活,若是还养女娃,那便是这世道有些清明,人活着有些奔头,若是孩子还有新鞋,那朱祁钰这个大明皇帝就会笑的合不拢嘴,暗地里也在想,自己对得起下的宝座。 他的政治观念如此朴素,朴素到就像是田地里的田鼠们会大量繁衍并且跑的哪里都是,就是丰收之年一样的朴素。 唐兴是为数不多知道陛下这杆儿秤的人,他本身是个丘八军卒,他没有读书人那么多的大道理,他觉得陛下这个朴素的政治观很简单,却格外的合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