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一站,岘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一站,岘港 (第2/7页)

没有得到中原百姓爱戴,这海外藩国的广泛认可,更是无稽之谈,大明鸿胪寺卿马欢,乃是当年七下西洋亲历之人,他曾经整理过一份在建文四年的诸海外诸番的朝贡次数,四年时间,仅仅七次耳,其中朝鲜每年都要来一趟。

    而在永乐三年,也就是第一次下西洋之前,仅仅三年的时间,海外诸番朝贡次数就达到了三十余次,而整个永乐年间,海外藩国共计朝贡超过了四百次,而且永乐年间朝贡次数,不算朝鲜朝贡,

    因为彼时,因为文皇帝的后宫里有许多的高丽姬,朝鲜借亲故实朝贡,次数实在是太多了。

    朝鲜王给皇帝献高丽姬,绝非单纯的讨好大明皇帝,其背后还有广泛的利益牵扯在内。

    大明南下西洋,是为了利益,这显然是毫无疑问的,打通元末乱世导致的海路封闭,为大明生产的商品寻找商路,扩大大明在南洋和西洋军事、政治、经济的影响力,进而安定大明海疆,保护国土安全,才是大明下西洋的原因。

    显然这些正经理由,都没有皇家秘闻来的更加有趣。

    国丈爷番都指挥唐兴、提督内臣大挡刘永诚带领的官船官贸,仅仅水师就有两百余艘海船,其中海宁号为旗舰,四百料战座舰共计七十二艘,五千料七桅、三千料五桅、千五百料三桅大船大约有一百余艘,其中包括了朝鲜的四艘三桅大船。

    这两百余艘的海船完全隶属于大明朝廷的官船,共计有两万七千四百余名船员,仅仅舟师就超过了五百人,如此庞大的官船舰队之外,则是大明的商舶。

    浙江、江苏、应天、凤阳、两湖的商舶完全集中在新港随水师南下,而福建、两广等地的商舶,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