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拯救大鼻子龙开始的文娱_112 我拍戏,从来不用别人配音!(5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2 我拍戏,从来不用别人配音!(5K) (第3/9页)

人家说到时候就给他。

    结果他和徐才女去了后,就那巴巴几句台词,根本不需要剧本。

    不仅戏份极少,堪比龙套,基本就是见光死的角色,而且他的扮相还很丑,那头发散乱耷拉下来跟个乞丐似的。尤其是和两个男主角郑伊面和郭富诚相比,简直土到渣!

    说白了,别看他在内地是个腕儿,人家港岛剧组压根不睬他,拉他们俩进剧组,就是想打成合拍片的标签,然后希望借此能够申请到引进片的名额!

    从1994年起,海外电影如果想在内地上映,只有走每年10部引进片的渠道。

    合拍片概念也很模糊,靠审查人员界定,如果是内地制片厂制作发行,主要演员有内地的,那就能直接内地上映,比如张国容和梅婷主演的《红色恋人》。

    像程龙的几部电影全都走的引进片渠道,每部电影内地票房都很高,95年《红番区》9500万,96年《简单任务》8000万,97年《一个好人》6500万,98年《我是谁》8000万,而且都是春节上映。

    所以龙哥才是真正让内地打开春节档这一档期的电影人,让内地知道了贺岁片这一概念,而根本不是后来媒体吹的冯裤子。

    说实话,在引进片刚进来那几年,华语电影真的只有龙哥的票房能和引进大片做对抗,捍卫了华语电影的尊严。

    最极端的1996年,内地票房前十,除了龙哥《简单任务》一枝独秀夺得票房冠军,8部全是美利坚大片。还有一部《孔繁森》3600万的票房第八名,大家都明白怎么来的。

    所以龙哥有这样的影响力真的实打实硬仗干出来的,也不怪他到了大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