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_第69章 斩杀杨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斩杀杨进 (第3/5页)

人一行人远去,王宵猎站在那里好久。前世的时候,对这个时代的文人印象并不好。因为很多人说,宋朝不能恢复,偏安南方,甚至要向金朝称臣,都是这些文人害的。其实现在想来,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这个时代,不管文武,有志恢复的人多了。只是赵构偏安,重用主和派,不管是文臣武将,主战的都被排挤。一朝政治,皇帝的作用至关重要,不能小视了。

    政治领袖的作用不能过于夸大,但也绝不能轻视。特别是这个政治领袖是皇帝,具有天然的正统性和惟一性,还是终身制。赵构有没有抗过金?当然是有的。因为初期,金朝不允许其偏安,一定要把他消灭,赵构只有反抗。但当金朝愿意接受南北分治,赵构立即投降。

    此时的局势,有些类似后世的抗日。如果没有党这一个变数,很多事情都差不多。蒋最初的时候不想抗日,一味想着投降。不惜出卖国土和国民,只要日军不进攻其核心区,蒋都是可以接受的。直到西安事变,在各种压力下,蒋才开始改变态度。最后的结果,宋金对立,蒙古崛起,灭了金朝。中国坚持不投降日本,迎来了美国参战,获得胜利。

    像赵构被称为中兴之主一样,抗日胜利后,蒋也是被包装成民族英雄的。只是越到后来,这种说法着实有些讽刺意味,提的人才开始少了。

    有一种说法,赵构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志。他之后的孝宗有恢复之志,而无恢复之臣。这种说法不对。不管什么时候,天下总不会缺人才,只是没有机会脱颖而出而已。赵构偏安三十余年,曾经有志恢复的文臣武将,到了孝宗上台的时候都垂垂老矣。不止如此,三十年不识兵戈,军队也已腐朽不堪。孝宗真有恢复之志的话,可以从头再来,慢慢培养,一二十年后必然局面一新。说孝宗有恢复之志,而无恢复之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