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62 乐观一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2 乐观一点 (第2/9页)

    所谓的渗碳装甲钢就是通过表面渗碳工艺提高钢材表层的硬度。众所周知,穿甲弹就是硬碰硬,如果钢材的硬度超过了弹芯的硬度,那后者的穿甲能力就会被削弱,甚至是直接被折断。

    这个工艺其实一点儿都不稀奇,已经诞生了超过40年,从19世纪末期开始,首先由美国工程师哈维发明,然后德国克虏伯公司将其发扬光大,广泛应用于船舶的装甲钢。

    实际上德国人的在坦克的钢材上也使用了渗碳工艺,普遍来说其表面硬度要超出其他国家一截。如果苏联也搞一款表面渗碳装甲钢用于坦克,似乎是解决防御力不足的好办法?

    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李晓峰的坚决抵制:“表面渗碳装甲钢没有任何前途,而且浪费时间,不能用!”

    某仙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表面渗碳工艺说起,首先要炼制出合格钢材,并轧制成板材,然后将这些板材置于气体或者液体渗碳室进行渗碳处理。而这道渗碳工艺相当的耗时间,几个小时都难以渗透一两毫米钢材,想要得到合格的表面渗碳钢那是需要大把的时间!

    而现在,苏联没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与其这么“精雕细琢”还不如多生产几辆坦克划得来。更何况表面渗碳工艺很考验技术,渗碳层不能太厚,太厚了影响钢材的整体韧性,在高速穿甲弹的打击下会崩碎开裂,反而降低了防御力;同时渗碳层也不能太薄,太薄了又不起作用。这道工艺很考虑技师的经验和水平,马虎一点都不行!

    德国二战的坦克为什么产量比苏联少那么多,不光是因为德国人喜欢搞一些花里胡哨复杂而又不过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