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81 分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1 分歧 (第8/8页)

度走下生产线,很快就填补上了红军之前的战损,甚至跟战前的红军主力部队相比,质量还提升了一大截。

    这德国人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比如古德里安就在日记中写道:“进入1942年之后,俄国军队的装备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经常出现的bt-5和bt-7几乎就看不到影子了,大量t-34和t-35出现在我们面前,给我装甲部队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不光是坦克,之前还常常承担侦察、对地攻击的伊-15和伊-16也从天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结队的拉-5、雅克-7和伊尔-2。我实在想不通,俄国人是怎么在遭受重大损失的同时还能增强部队的实力的?”

    古德里安当然想不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李晓峰在二十年前就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虽然苏联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工业能力比历史上还是强了一大截,而且跟历史上相比,在巴巴罗萨中受到的损失更小,自然而然能很快的恢复实力。

    最最有意思的还不是德国人的态度,而是美国的态度,原本按照美国政府的智囊估计,苏联会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在1943年之前很难喘过这口气,所以这才给国会直招,同意给予苏联一定的援助。

    可进入1942年后,红军虽然依然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可德军的好几次大规模主动出击都是铩羽而归,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之后,随着越来越的红军部队完成了换装,在整体实力上是稳稳的压过了德军一头,在第二次基辅保卫战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重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开始渐渐地将轴心国军队赶出乌克兰。

    这让美国佬的眼镜碎了一地,又是一番紧急评估之后,立刻匆匆地中断了对苏联那点远远算不上多的援助,又一次可耻的制造平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