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21 下一代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1 下一代们 (第7/8页)

是不完全相信。他觉得雾风耶维奇恐怕仅仅是暂时老实了一点,一旦风声过去了,不排除固态萌发的可能。所以对于这个第一顺位的接班人,李晓峰的态度是必须长期的磨砺。

    所以当雾风耶维奇工作汇报完毕之后,李晓峰没有特别的表扬他,而是表示满意并激励他再接再厉。看得出,雾风的那颗小心肝因为某仙人略显平淡的表态有些颤抖了。

    至于布尔加宁,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在波罗的海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工作,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别看他一度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但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将才,也只能搞搞后勤和军政工作。

    实际上李晓峰最不关注的就是布尔加宁了,甚至布尔加宁表现得越出色,他还越觉得麻烦。只不过,布尔加宁的表现真心是不突出。主要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实在没啥值得一提的战斗可言,战争这一年多以来都是在固守、固守、固守。

    固守固然保证了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这一线的安全,但确实是比较乏味的,在那个方向上的将领可以说战术水平还停留在一战的层次,就是通过密如蛛网的阵地拖延德军的前进脚步,仅此而已。

    所以李晓峰不痛不痒的也表扬和勉励了布尔加宁两句之后,重点考察乌斯季诺夫的表现了。说实话,他的表现真心很不错,从1941年11月开始,乌斯季诺夫的主要工作就是两项:第一,保证坦克生产,第二保证飞机生产。

    似乎很简单?不,实际上是一点儿都不简单。苏联在战争爆发时,有三个坦克生产中心,技术最雄厚的两家一个是哈尔科夫一个列宁格勒,其实就是历史上t-34的设计生产中心和斯 大林系列坦克的设计生产中心。至于车里雅宾斯克,作为新厂,其技术能力(设计能力)是有限的。

    在战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