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6 空中打击 (第2/8页)
说有,比如说纳尔维克港,之前在挪威战役中,红军可是抢了老大一块地皮,在纳尔维克北部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地面部队(一个极地步兵军,以及一个装甲旅和一个骑兵师),可以从地面直接发起对纳尔维克的进攻。 当然,也必须看到,纳粹在挪威也驻扎相当力量的地面部队(比红军还稍微多一点),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两军沿着69度纬线构筑了严密的工事,呈现对垒状态。 一战的经验充分说明战壕战并不是那么好打的,而且红军所处的维度比较高,补给相对又比较困难,直接发动地面攻势胜算不大。不过利用空军做文章还是行得通的。 比如说在特罗姆瑟就有红军的海空基地,该基地不光驻扎有海军的部分驱逐舰和巡洋舰,还驻扎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纳尔维克完全在苏-1和ro-2的攻击半径之内,而且哪怕是短腿的雅克-1也能全程掩护攻击机和轰炸机。 更何况,为了进行巴巴罗萨作战,德军从各条战线上抽走了精锐的部队,挪威的德国空军相对比较弱,而且装备的机型偏老旧,战斗机大量都是bf-109d型,而最新的fw-190更是不见踪迹。 不过,仅仅依靠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去摧毁纳尔维克似乎有些托大,毕竟海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载弹量有限,而且数量比较少。想要彻底的摧毁一个港口,那点儿数量不够,而且纳尔维克的地面防空还是比较强大的。 按照李晓峰的设想,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远程航空兵应该全力合作,海军航空兵的苏-1和ro-2负责精确攻击纳尔维克的关键设施,比如码头设施。而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则负责布雷和轰炸运输铁矿石的铁路。双管齐下,争取彻底的困死纳尔维克。 这一设想立刻就获得了阿尔克斯尼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