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44 无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4 无题 (第6/8页)

炮真心只能说是个火箭筒,精度低得让人无法忍受。

    当然,这些第二代通用底盘刚刚投入生产,暂时还只能供应少部分重点建设的近卫部队。比如说罗科索夫斯基的近卫机械化第4军就有少量装备。在冥王星战役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只不过因为数量有限还不是特别突出。

    回到正题,当德军在第一线的“要塞”被碾碎了之后,红军的装甲优势就全面发挥出来了,比如说近卫机械化第4军就在一天一夜之间狂奔120公里,成功的实施了图哈切夫斯基设想中的大纵深作战,迫使在白俄罗斯南部的德军再次进行大踏步的后退,而他们的目标就是那座真正的要塞——布列斯特。

    而北面的明斯克,特里安达菲洛夫并没有谋求大踏步的突破,而是组织了一次范围有限但是很精确的外科手术式的穿插打击,少数精锐的红军装甲部队在德军的防线上凿开几个小口子,然后向着纵深做有限突破,然后掉过头来配合步兵兄弟将德国人就地包围,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包围圈虽然小,但是更坚固,就像一条锁链将德国人紧紧套牢,直至将其勒死。

    这两种战法不好说谁更高明一些,罗科索夫斯基大开大合的招式攻城略地更快也更多,但是因为大范围的包围对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要求太高,总会造成不少漏网之鱼。不少机灵的德国人见势不妙立刻就跑,是有不少逃出生天的机会。

    而特里安达菲洛夫那边,虽然攻略的地盘不多,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合理的利用兵力打歼灭战,基本上被围住的德军都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当年******还是更喜欢罗科索夫斯基的打法,因为收复失地更快,大佬们实在是等不及想要早点光复国土。所以对于特里安达菲洛夫那种细致的战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