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6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84 (第6/7页)

炮的,少不得苏联就得给订单,不说多了,采购个一两百架就是必然的。以中短途喷气式商业运输机和客机而言,一架至少需要两台发动机,再加上备用的两,这基本上就将罗罗的发动机消耗干净了。

    你问苏联国内的航空市场有这么大?你别说还真有,因为苏联国土广阔,对空运的需求量其实挺大的。而苏联国内的航空公司主要准备采购的不是客运型,而是货运型。比起苏联国内那些可靠性不太好寿命低的喷气式发动机,恐怕还是采购罗罗的发动机更经济更靠谱。

    也就是说,这笔交易苏联也不亏,既可能拿到比较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还能增强本国的空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算上英国人入局之后未来打开了大门的英国以及西欧市场,这笔交易真心是很合算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1959年,法国航空公司更新换代客机和货机时,空客就拿到了大单子,虽然法国人依然采购五十架波音的飞机,但更多的一百架的大订单却给了空客。

    法国人带头之后,荷兰航空公司也采购了三十多架空客的飞机,然后是比利时的二十多架。此外,中东欧也广泛采购空客的客机。从1955年空客第一架客机下线开始,该公司就根本不缺订单,进入到六十年到中期之后,因为口碑好,飞机又比波音便宜,空客的市场份额是一天天的增大。哪怕是“顽固”的英国人也开始采购空客的客机了。

    其实这也还没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空客公司的模式,苏联找到了打开西欧市场的钥匙。很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也是照猫画虎,翻墙进入了西欧市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