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0 康斯坦察 (第7/8页)
兵不血刃的迫使罗马尼亚投降,那德国人的南线将开一个巨大的天窗,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彻底地改变苏德战场的态势。 自然的,出于政治考虑,托洛茨基也希望华西列夫斯基越快越好,最好是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康斯坦察。在政.治局和军.委,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结果是总攻既不推迟也不提前,按照华西列夫斯基和波格丹诺夫的计划执行吧。 总攻的时间有了定论之后,困扰华西列夫斯基的唯一问题就是补给问题了,之前华西列夫斯基还特意为此向托洛茨基求助,经过与后勤部门的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在进攻开始之前的两天内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将获得不少于1.5个基数的炮弹和迫击炮弹,而主攻的第37集团军则应该获得不少于2.5个基数的炮弹和迫击炮弹。另外储备的燃料必须足够机械化部队半个月的使用。 到了6月4日,也就是开战的前一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波格丹诺夫的部队已经为最后决定性的进攻最好了充足的准备。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投入了8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四个军属炮兵团。而红军第37集团军则投入了6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师以及6个军属炮兵团和两个集团军所属的炮兵旅,总计大约20个师约30余万人以上的庞大兵力。 与红军的精心准备呈现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希特勒一再号称康斯坦察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被攻克”的要塞,但是其驻军笼统也才12万人,而且这12万人分散在康斯坦察周边纵深三十公里的庞大的区域里,导致兵力被分摊得很薄,以至于总指挥阿尔门丁格尔中将手上能动用的预备队加起来也只有区区三个营,这简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很多同志恐怕会情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