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0 康斯坦察 (第5/8页)
进行大规模撤退,也就是说希特勒必须改变他的初衷。 虽然明知不可为,但耶内克上将还是决心进行最后的尝试。5月28日他亲自飞往狼xue,试图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希特勒确信崩溃已经不可避免,撤退才是十数万将士的唯一出路。 耶内克显然不够了解他的元首,康斯坦察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便是搭上整整一个集团军,希特勒也绝不会不战而退的。更何况康斯坦察的德军残余部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加强军,即使撤出来也不可能对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局势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反若是留在康斯坦察,可以牵制红军两个集团军(亚克尔曼的战斗结束之后,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被加强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方向,而托尔布欣的第41集团军则前往增援科涅夫),这么“划算”的交易希特勒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更何况康斯坦察一旦马上陷落,那将沉重地打击罗马尼亚人的士气,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所以耶内克的“慷慨陈词”非但没能打动他的元首,还惹得希特勒火冒三丈,他气愤地解除了耶内克的一切职务,并宣布耶内克将永不叙用,取而代之的则是阿尔门丁格尔中将。 德国人走马换将,而华西列夫斯基则从前两次仓促的进攻中学到了很多。五月下旬,他和新上任的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谢苗.伊里奇.波格丹诺夫中将共同向大本营起草的一份康斯坦察总攻计划中将第三轮进攻发起的日期定位6月5日。 而对于这个总攻日期,其实在当时是有争议的,军.委的主要领导,比如说李晓峰,他认为时间还是太仓促了,鉴于康斯坦察是块硬骨头,华西列夫斯基和波格丹诺夫最好准备得更加充分一点才好。 按照李晓峰的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