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61 装甲大战(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1 装甲大战(下) (第4/8页)

一辆坦克的灵魂人物。

    这种情况一直到第三代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诞生也是依然如故,车长负责搜索识别目标,然后将其交给炮长精确打击。甚至部分高端的上反式火控系统还加强了车长的观瞄系统,给车长的观瞄装置中也添加了夜视仪和其他火控设备,赋予车长在紧急时刻超越炮长调动火炮直接射击的能力。当然,最牛逼的是双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车长和炮长都有全套的观瞄设备,可以双通道的识别和打击目标,也算是双核系统吧。

    当然,在二战中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车长的工作就是识别发现威胁目标然后通知炮长予以歼灭。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年代的车长普遍喜欢探身在炮塔外面指挥作战的关键原因。人的视野比镜头还是大太多了,窝在炮塔里面是安全了,但是战场的感知能力就下降了几个数量级,这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来说,反应太慢了。

    就拿老赫姆斯特拉来说,他也跟习惯于探身于炮塔外面指挥战斗,他可以很直接的了解战场上的情况,方便他决定先攻击哪个目标。

    按照老头的指挥,哲列洛夫飞快的调动炮塔,不一会儿他的瞄准镜视野中就出现了那辆四号坦克的身影。这家伙一步一顿的在泥地里颠簸着,蹦蹦跳跳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过哲列洛夫毫无怜悯之心,对他来说这些该死的熊孩子死绝了才好。

    老程序,先用瞄准镜刻度划分简易测距,然后装订好标尺,用测距机枪打一发,偏了,就继续修订,差不多了就撸炮。这一套程度哲列洛夫已经是烂熟,像他这种熟练的炮长十几秒就能搞定这一切。

    轰隆一声,炮弹出膛,打在了那辆四号坦克车尾后部两米左右的距离,掀起了一团泥土。哲列洛夫知道,自己测速趋于保守了,他修正了提前量,再次射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