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8 奇怪的战斗 (第7/8页)
迫使苏联投降的初衷。如果他真想快速攻到莫斯科城下,进攻的重点就该选在古德里安正在攻击的方向。 不管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第6集团军还是卢金的第16集团军都很弱小,拿下卡林科维奇一举打过第聂伯河,接下来突入俄罗斯境内就是小菜一碟,而一旦完成这样的突破,等于是切断了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之间的联系。 到时候,这两个方面军真心就得各自为战了。而且为了封堵古德里安,防止古德里安继续深入俄罗斯腹地,政 治局和军 委都不得不再次从其他方向抽调兵力堵口子,而此时,战场上哪还有那么多可以抽调的兵力? 从就近原则来说,乌克兰方面军或者白俄罗斯方面军都必须要向这个方向输血,间接的就能减轻进攻基辅和明斯克的德军的压力,说不定能再一次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很可惜,希特勒没有看到这一点,他的眼睛始终盯着苏联的大城市,只能尽快的拿下基辅和明斯克,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当然,错过这次机会不意味着德国人就完全没有了机会,有一些军事天才是很能创造奇迹的,比如说古德里安,之后他差一点就再次为希特勒找回了这个机会。 言归正传,回到卡林科维奇,当摩步10师被第六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仓促后撤的时候,古德里安调整了部署,准备迎接臆想中的苏军的第三次反击。 但实际上这样的反击是不存在的,那位摩步10师的师长被吓晕了头,夸大了红军的反击规模,实际上在当天凌晨投入反击的仅仅有两个坦克连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连,也不存在什么二百辆t-34和t-35,大部分都是bt-5和t-26,倒是有不少mb-lt装甲输送车。 想想也是,罗科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