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95 煎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5 煎熬 (第4/8页)

   所以,元首依然想在库尔斯克打个胜仗,最好是能再歼灭相当一部分俄军有生力量。所以他一方面命令保卢斯不准撤退,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以违背军事常识的方式调兵遣将。

    所谓的违背军事常识的方式调兵遣将,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以及强迫傀儡国再次增兵。比如在希特勒的暗示和怂恿下,匈牙利又咬牙凑出了一个集团军(包括匈牙利唯一的一个装甲师)赶紧送往乌克兰战场。与此时同,他还命令围攻敖德萨的罗马尼亚军团暂停进攻(因为也攻不进去)抽调出相当一部分力量调往基辅方向。最后他还从明斯克方向再次调走了一部分军队,拼凑出了几十万人马准备干一票大的。

    当然,集结这支庞大的军队需要时间,而且和红军新建的那些军团一样,这些以傀儡国兵源为主的部队战斗力和装备都相当成问题。

    库尔斯克会战的第三阶段就变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谁能更快的集结部队,谁就能占据上风。不过在这方面红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一个是兵源更加充沛,另一个则是离战场更加近,这两点是决定性的。其实红军还有第三项优势,在美国解除了贸易禁运之后,红军可以直接采购美国的产品——比如说汽车和飞机。

    在贸易禁运解除的第一时间,托洛茨基以人民委员会的名义立刻向美国递出了一个超级大订单。包括一万辆卡车、一百台火车车头、一千台莱特旋风发动机。如果不是美国人以m4坦克要优先满足美国装甲兵和英国的需求,以及红军坦克部队不太看得上这种显得过于高大和脆弱的坦克,托洛茨基也得下个千吧台的订单应急。

    不过那一万辆卡车可是能解决不少问题,哪怕是美国人只同意出售民用型号,而且拒绝出售10吨以上级别的卡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