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17 失望 (第9/10页)
看似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但实际上革命形势更好。经过一百多年的压迫,伴随着民族解放思潮的泛滥,亚洲各国的老百姓都有了反殖民反帝的迫切愿望,他们痛恨充当帝国主义代言人的本土利益集团,迫切的想要将他们掀翻在地,迫切的想要开启新生活。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传统的老牌帝国主义比如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之类的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对殖民地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而且随着自由平等愈发深入人心,这种从殖民地吸血的赤果果的压迫方式已经不能被世人所容忍,在道义上他们都不占优势了。 这两个因素相加的结果就是,如果他们还想像以前那样通过武力搞定殖民地的反抗,恐怕是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在本来就有革命基础的华夏这种无力就更加明显。 列宁认为哪怕是没有苏联的支援华夏的革命都能够取得成功,而如果有了苏联的支援,华夏的革命将会更快的取得成功。而华夏革命的成功将打开连锁反应,那些和华夏类似的地方,不管是殖民地还是半殖民,有了华夏成功的榜样自然能够坚定信心,他们将会更勇敢和更踊跃的投入革命。 也许再斯维尔德洛夫看来这不算什么,在他看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就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但是列宁却认为恰恰相反,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近两百年的强大,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从殖民地吸血呗! 如果打断了帝国主义吸血补充自身的这个链条,帝国主义的那一切繁荣就将被终结,当这一切崩塌之后,帝国主义还能够存在吗?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斯维尔德洛夫的想法是直接朝着上层建筑发起攻击,去撞破它打烂它,这是硬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