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38 调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8 调整 (第5/8页)

器装备也提前进入红军服役。但是必须要看到苏联的工业基础还是薄弱的,爆发式的快增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装备的质量相当的不稳定,技术力量雄厚的老厂生产出的产品跟1929年之后新建的新厂生产出的产品截然不同。相当一部分新厂工人和技师技术水平差,经验又不足。比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装甲车辆生产厂生产的b2柴油机及变速箱,寿命普遍只有哈尔科夫那边的三分之二。

    更可怕的是可靠性真的毫无保证,比如乌克兰方面军机械化步兵19师反映,变速箱平均无故障周期只有区区十个小时。在1939年组织的一次野外拉练中,刚刚跑了三十公里,该师一半的坦克不是趴窝就是抛锚。剩下的那一半也是走走停停,五十公里之后,又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因为发动机过热或者变速箱滑油耗尽停了下来。整个一百公里拉练下来,仅仅只有六分之一的t-34坚持到了最后。

    请注意,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根据乌博列维奇走访部队的统计结构,全军已经服役的2000辆t-34中,完好率仅仅有35%。绝大部分t-34都饱受变速箱故障困扰,坦克兵们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凑合着用。

    当时乌博列维奇很无奈地向军 委承认:“t-34坦克的性能是先进的,但是因为过于先进,而我们的工业能力有限,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其中变速箱的问题最为严重(哈尔科夫和列宁格勒产的变速箱其实也相当的凑合,可靠性和寿命不咋地,只不过车里雅宾斯克的更糟糕而已)。从技术部门的反馈看,彻底解决变速箱的问题,需要时间,恐怕一到两年之内都不会有大的改观。总 装备部经过充分地研究和讨论,在现阶段唯一能给出的建议是:给每辆t-34配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