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 战前 (第8/9页)
,因为李晓峰的要求让他很为难。因为s12都没有搞定,生产出的两架原型机在试飞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足够西科斯基头疼一整年的,也就是说s12能在1936年进入预生产都得谢天谢地。 而现在,某人竟然要求他搞一个s12的武装型号,还要搞一个运载量更大的型号,用西科斯基的话说:“你杀了我算了!” “招人!全世界去招技术专家,我给你列一个单子,不管花什么样的代价,都给我把人挖过来!” 别看李晓峰说的邪乎,其实那个名单上没有几个名字,甚至最后被挖过来的也就是两个人,一个是美国人劳伦斯.贝尔,另一个是刚刚从诺沃切尔卡斯克航空学院毕业,才分配到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院搞旋翼研究工作的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 而且这两个人的挖角方式也比较特殊,前者属于合作,北方工业跟劳伦斯.贝尔合资创建了贝尔飞行器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福沃斯,而第一间工厂却在芬兰维堡。 至于米里,这个小子根本没办法挖角,谁让他是苏联公 民呢。无奈之下李晓峰只能将这位借调到西科斯基公司。而后来米里结束了西科斯基的工作之后,回到国内成立著名的米里设计局。其生产出的直升机成为了西科斯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按照李晓峰的分工,西科斯基和米里去搞s12项目和s13项目,也就是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而贝尔则接手重型直升机项目,负责搞定一款至少能运送20个全副武装士兵的b1项目。 而后来这三个项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