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0 压力山大 (第2/8页)
人攻陷,但是却被自己人丢弃了,这种影响太恶劣了,不光是恶劣而且深远,恐怕哪怕卫国战争胜利了,基辅的老百姓对苏联也会缺乏认同感和信心,这对于未来是极端不利的。 诚然基辅给红军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能丢掉这个包袱,会轻松不少,但是这不是苏联逃避责任的理由。一个政权如果连自己的捍卫者都能随便放弃,还谈什么国家凝聚力? 更何况,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以及乌博列维奇一番推演之后,认为在明斯克进行反击,并不是个好主意。要想说清楚这一点,就得搞清楚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要选择明斯克作为反击的地点。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明斯克是红军战线上的最西点,也是直取波兰和德国的最近点。从这里达成突破,将直捣黄龙,将粉碎德军的战线。 这种判断正确吗?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问题。首先是明斯克周边的德军还是很强大的,德军的第三坦克集群以及中 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云集与此,想要正面硬撼这些敌人,难度颇大。 比如乌博列维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米哈伊尔同志还是太急功近利了,诚然击败了敌中 央集团军群是可以一举扭转战局,但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法,简直是愚蠢之极。如果我是他,断然不会将选择明斯克作为突破口,而是应该在戈梅利方向或者基辅方向进行反击。这两个方向的敌人刚刚遭受重创,实力和士气都很低,打击他们更容易得手。” 乌博列维奇分析得一点儿都没错,图哈切夫斯基确实是太急功近利了,他总想要快速翻盘,总想马上扭转战局。所以老是想对敌人的主力下狠手,要毕其功于一役,但这现实吗? 客观上说,德军依然战局上风,红军的战斗力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