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61 (第7/7页)
布.阿盖拉的失守成为埃及人失败的关键点,这里就是埃及人的脊梁,被打断了脊梁的埃及人在正面的第七装甲旅和侧面的伞兵威胁下只能向苏伊士运河对岸的伊斯玛利亚撤退。 应该说这个开头是相当精彩的,但马上沙龙那个冒冒失失的脾气就发作了,处于争夺荣誉的需要,他希望抢先抵达苏伊士运河,于是屡次向达扬要求进攻,准备穿越离苏伊士运河只有48公里的米特拉山口。但是达扬不同意,因为他的意图始终是用最快的速度击溃埃及军队,抢在联合国强令停火前夺占战略目标,反正是坚决不同意沙龙的请求,只准他进行小规模火力侦察。 只不过沙龙真心有巴顿的风采,当年在西西里巴顿就将火力侦察发挥到了极致,而沙龙也不例外,他将火力侦察变成穿插,只不过他毕竟不是巴顿,这次穿插行动遭到埃及军队的强烈抵抗,导致沙龙的伞兵损失惨重。而这场米特拉山口之战在以色列军史上争议极大,一般认为沙龙一心为了个人荣耀无谓的牺牲士兵的生命,而且最后还没有达成任何战术目的。 好在在此之前犹太人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而且随着中线的埃及军队溃不成军,其他各条战线上的埃及军队也被震慑得不轻,而且犹太人确实比埃及人战斗意志强,大部分部队都能克服丛丛困难完成作战目标。尤其是抢占沙姆沙伊赫的第9旅,他们以不可思议的毅力在沙漠中强行军,不顾车辆深陷沙中、给养掉队、装备损坏和人员疲乏,硬是向330公里外的沙姆沙伊赫猛冲,最终抢在了联合国停战协议之前夺取了沙姆沙伊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