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55 巴巴罗萨(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5 巴巴罗萨(5) (第6/9页)

不同意,而是当前122毫米口径加农炮生产任务相当紧张,大部分的生产力量主要用来保障生产师属炮兵团的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和m-1937(a19)122毫米加农炮,顾不上大规模生产d-25。

    而且t-54上装备的100毫米滑膛炮虽然有问题,但暂时还是能满足红军的需求,至少反装甲能力是毫无问题的,而且中等膛压滑膛炮比有膛线而且膛压更大的加农炮生产简单造价低。

    最关键的是,北方工业保证将尽快大量的向前线提供碎甲弹,该种弹药反工事的能力远远强于普通榴弹,可以暂时解决t-54打碉堡弱的问题。

    可能t-54最大的问题还是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按照乌博列维奇的想法,如果一年能生产1万辆t-54,那么1942年就可以结束战争,如果一年只能生产5000辆,那1943年才能解决德国佬,如果一年只能生产2500辆,那就得等到1944年。

    那么北方工业的t-54年生产能力现在是多少呢?也就是一千来辆,跟一万辆的目标差十倍,哪怕是最低的2500台的指标都摸不到边。反正乌博列维奇对此是颇有微词,如果不是北方工业是外国企业,他非得将厂长送去劳改营不可。

    尤其让乌博列维奇无法接受的是,北方工业还三心二意,在他看来,t-35完全可以停产,这种小号的t-54几乎要消耗t-54接近65%的资源,可是作战能力却跟t-34不相上下,性价比实在不高。北方工业就该老老实实的去生产t-54,而不是分心搞一个蛋疼的t-35。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