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51 普洛耶什蒂(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1 普洛耶什蒂(4) (第2/8页)

,每每让护航战斗机顾此失彼,最后的效果自然是很不理想。

    而且以红军当时战斗机的性能也不足全程为远程轰炸机护航,大部分拉系列和雅克系列战斗机都是腿短飞机,也就是两三百公里的作战半径。

    而飞得远的pe-2这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又显得过于笨重,德国飞行员一点儿都不害怕同其缠斗。前面说过,为了解决护航问题,阿尔克斯尼斯是绞尽脑汁想办法,特别发展出了雅克-7dd型远程护航战斗机。

    问题是雅克-7dd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面对德军战斗机的威胁时,红军必须想办法。最开始大家的想法十分简单,想要飞得远,就得多装油,给战斗机多加点副油箱不就行了。

    这似乎是个办法?问题是,这个办法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呢?第一点,早期的副油箱和现代的副油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不可抛弃,而后者可以抛弃。也就是说,二战时代的大部分副油箱哪怕是燃油耗尽了也是死重,而且还影响气动性能。大部分安装了这种不可抛弃式副油箱的战斗机,就变成了飞得是够远了,但是战斗力直线下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帝的p-47,用美帝自己的说法:“飞得远了就要避战,想要战斗就飞不远!”

    战斗机的推力是有限的,增加死重必然影响飞行性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27,这种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修”出来的战斗机为了满足苏联国土防空军和空军大作战半径的需求,将副油箱“集成”在了机身内部,载油量是上去了,可是空重也是直线上升(16吨多)。同等档次的f-15a/b才12.5吨,哪怕是加挂了cfts(不可抛弃保形副油箱)的f-15c/d也才14吨多一点点,用于对地攻击的f-15e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