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0 桥 (第4/8页)
科,前往空军作战部,参与研究如何充分的发挥苏-2俯冲轰炸机战斗力的研究。而在那里,波尔宾发明了一套后来被命名为“瓦图什卡”的机动战术。 所谓的瓦图什卡在俄语中的意思就是“轮转”。整套机动由多架俯冲轰炸机联手实施,它指3到4架俯冲轰炸机对目标实施不间断的轮番俯冲轰炸战术。 各机以500到600米距离拉开相对位置,在同地面呈70度角位置上实施俯冲。理想状态是,当第一架俯冲轰炸机攻击拉起时,第2架正呼啸着快要扑向目标,而此时第3架刚刚由水平飞行改为俯冲。 对战斗机怎么保护俯冲轰炸机的问题,波尔宾也有建树:护航战斗机被分为几个小队,某几队飞在高空或者侧后方,另一队为俯冲轰炸机提供侧翼保护。而且波尔宾要求战斗机为俯冲轰炸机提供贴身保护,也就是说战斗机将和俯冲轰炸机一起俯冲。 一开始上级并没有想要让波尔宾去对付那座该死的铁路桥,空军作战部普遍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了,认为其他俯冲轰炸机部队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那座该死的桥,只不过事实让他们惊碎了眼镜! 第一个对铁路桥发起攻击的是拜利少校的第86航空轰炸团,在机场进行了简短的动员之后,拜利少校就开始执行这个有些小儿科的任务了。带着满满两个编队共20架苏-1,拜利少校直扑波乔普,但是两个小时后,少校回来的时候,仅仅还剩下三架苏-1,连少校本人也被击伤。 用拜利少校的话说:“那是一个火刺猬,小伙子们同它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比如安德烈.特尔丘克中尉就架机直接撞向了敌人……” 一天之后,拜利带着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另外9架苏-1再次发起了攻击,结果不光再次无功而反,而且又送给了德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