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48 无可奈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8 无可奈何 (第4/8页)

,但是要塞移交了给他们,可相应的资金和人员并没有向他们倾斜。从波罗的海到乌克兰的漫长防线需要多少边防部队去填坑?每一年的维护保养难道不需要经费?

    可是大家伙都知道,苏联经济上宽裕是1935年以后的事儿了,从1936年开始,红军才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去办大事。而在此之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那些重点建设部队,比如图哈切夫斯基看好的空降部队、机械化部队以及斯 大林的命根子骑兵,还有获得了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支持的海军和空军能获得相对足够的经费。其他的普通红军,尤其是边防部队这种前妻的孩子,只能干瞪眼。

    也就是说,不是nkvd不想搞好要塞区的工作,实在是力不从心,每年的经费只有那么多,分给边防部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而苏联的陆上、海上边境线又是惊人的漫长,在如此漫长的边境线上维持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儿,哪有多余的经费投给要塞区?

    当然,这其中也确实存在人祸,相当一部分边防部队的负责人觉得要塞建好了就万事大吉,至于维护保养以及要塞建得是不是足够合理,那他们就不管了,反正任务他们已经完成了。

    反正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造成了要塞区被遗忘,真要追究其责任来,当时边防部队固然跑不掉,可人民委员会和军 委就没有责任了?反正这个皮球谁不会踢,追究起来,当年边防部队的领导完全可以梗着脖子说:“上级不划拨足够的经费,这是上级的领导责任!”

    真要闹到了这一步,谁脸上没光?自然是当年的军 委主席托洛茨基、国防人民委员和总 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这个锅得他俩背。而这也是李晓峰不怕顺着托洛茨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