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8 突击旅 (第7/8页)
方工业可是伤透了脑筋。 首先,北方工业将m1938的钢质炮架换成了轻质合金炮架,比如有铝合金的、铝镁合金的,以及钛合金的。经过各种环境的检测,最终投入生产的是最昂贵的钛合金炮架(只有其性能才能满足要求)。仅此一项,就减轻了全炮重量接近400公斤。当然,与此同时造价也翻了几乎一番。 不过减轻400公斤还不够哈,按照当时苏联重型直升机的载重要求,全炮重量是最好不能超过1.8吨。而现在还有两吨出头,这照样是然并卵。 所以第二步,北方工业只能对身管下手了,一方面改进身管金属配方,并创造性的开发了单rou身管的液压自紧技术(某仙人提供技术支援),从而减轻了身管厚度,进一步降低了重量。 最后对炮架的反后座装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最终成功的将全炮重量控制在了1.85吨。虽然依然超标了一点,但是通过对重型直升机发动机的优化后,总算是能带得动了。 当然,只得一提的是,乌博列维奇一度对这种超轻型122榴充满了兴趣,毕竟红军的机械化水平有限,炮兵牵引能力很差,迫切地需要更轻、威力更大的火炮。但是在乌博列维奇考察了该炮,也就是了解了该炮的价格之后,立刻就打消了换装的想法。因为该炮价格是m1938 122榴的三点五倍! 采购两门m1940就能买七门m1938,这笔账乌博列维奇还是会算的。最终m1940生产了108门,其中的90门装备给了kgb的五个空中突击旅,而图哈切夫斯基的空降兵则实验性的采购了18门,不过空降兵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这种火炮,原因是缺乏适合的空投设备。而且空降兵对于“笨重”的m1940也没有好感,谁让他们没有合适的牵引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