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91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1) (第8/8页)
是美国费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可不是流传的西点军校哦,当年的西点军校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巴顿当年为了读西点也在费吉尼亚混过一年,所以孙立人和巴顿也算是校友)。而且归国之后走的也是财政部税警团的路子进入刮军的,这个税警团不属于中央嫡系,只能算宋子文的私人武装,虽然装备很好,但是在政治上天然的就跟蒋某人的黄埔系隔了一层。 而正是因为孙立人的美国背景,而且在缅甸又表现得不错,让美国人对他是相当的欣赏,确实有想过将孙立人扶上马取代******。如此一来,蒋某人怎么可能在信任孙立人。历史上的内战之初,是因为孙立人威望在那,不得不“重用”一下,可一旦孙立人在东北的表现不是那么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立刻就以不能打仗的名义将其撤下来架空了。 在这个时空也不例外,美国顾问确实建议******将新一军、新六军都交给孙立人指挥,但是蒋某人怎么敢答应?两大王牌主力都交给一个外人,以老蒋的个性这晚上还剩睡得着? 其实孙立人在远征军系统中声望也不是最高的那一个,在这个系统孙立人其实并不是总指挥,他仅仅是新一军的军长而已,和他平级的人不少,比如驻印军系统的廖耀湘,这位是新六军的军长,而且新一军的第一任师长也不是孙立人,当年他是新38师师长,上面的军长是郑洞国(比较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廖耀湘也好郑洞国也好,都是湖南人,还真是无湘不成军)。 而当年之所以孙立人的名声比上面这两位大得多,其实说白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美国背景,美国作为二战中的中流砥柱说服力自然是强得多,美国人喜欢他夸赞他,自然买账的人也就多得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