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unlink(D:/wwwroot/sgqwj.com/web/bookcaches/www/../sgqwj.com/datalast/181/181581.txt):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sgqwj.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122
462 煮熟的鸭子飞了_天兵在1917(马口铁)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笔趣阁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2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4/8页) 到了1944年,红军已经不是1941年的那只红军了,可能在单项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已经没有了,但是体系化的战斗力已经初步具备。就比如这场战斗,哪怕是没有t-54,参战的仅仅是t-34或者t-35,在地面完全被吊打,但是每个机械化军都配备有直属的陆航团,只要天气允许武装直升机随叫随到,一样能血洗德军的重装猛兽。 甚至没有直升机一样也能呼叫空军的伊尔-2或者苏-2,反正完全不用像德国人一样,装甲部队一旦受挫,就什么也搞不定了。 当然,这不是说红军就不注重装甲部队的发展了,几大设计局是摩拳擦掌准备榨干t-54身上的每一滴潜力。下塔吉尔设计局的卡尔采夫首先采取行动,决心将t-54变成一种真正的重型坦克,他的思路很简单,保留t-54a系列原有的火力和火控,采用马力更大的b-55发动机(580马力),削弱t-54a炮塔后半球的装甲,转而加强其正面装甲。 通过这一番加减,并调整了底盘之后,卡尔采夫称之为t-54m型的重型坦克就此诞生了,该坦克总体布局依然跟t-54大同小异,只不过大大增强了正面装甲。炮塔正面加强到200毫米到230毫米(弧度不同)的水平。至于其首上依然维持在120毫米60度水平(等效240毫米垂直装甲)。 在卡尔采夫看来,这样的t-54才算得上固若金汤,不过他这个最先提出来的方案却没有得到军委的肯定。原因是在实车测试中,这个正面装甲大大加强的t-54m型第一和第二对扭杆悬挂压力太大,容易折断。 所以这个方案也就暂时搁浅了,而第二个出场对t-54下手的就是科京。这位一直玩重型坦克的裙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