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 老朋友来了 (第7/8页)
同时,李晓峰在莫斯科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第一位自然是俄国人民的老朋友,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前总统帕维尔。1935年2月份,这位连续干了三届总统的老人终于卸下了担子,他的职务由亲密助手本.古里安接任。而此次他前往俄国的原因非常简单——修复同俄国老朋友之间的关系。 这话还得从1933年说起,当时李晓峰跟犹太人关系闹得很僵,几乎等同于破裂了。那一年犹太人撕毁了战列舰的改造协议,还大量的削减军事经费,这引起了李晓峰极大不满。为了敲打犹太人,某人断了犹太人做转口贸易的饭碗,引起了犹太人在美国不断地跟他作梗。 到了当年年底,双方的外交关系几乎是完全破裂,东普鲁士召回了驻俄国大使,而且在未来一年之内,都没有任命新任大使。而苏联也没客气,干脆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 当时犹太人是挺有骨气的,以为苏联缺了东普鲁士这个渠道,将再次被世界孤立。但是让犹太人没有想到的是,从1934年开始世界风云是风起云动,先是美苏恢复正常外交关系,这等于是东普鲁士对苏联再也没有任何价值了。 紧接着随着纳粹彻底地掌握了德国的政权,东普鲁士立刻就感到了压力,当然当时也就仅仅是压力而已,可是到了1935年当希特勒公然扩军废止《凡尔赛合约》之后,犹太人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压力了。 作为一战挖了德国墙角的犹太人,很清楚德国人的扩军是为了什么。一旦德国人声索东普鲁士的主 权,那怎么办?尤其是当英法对德国人的再次崛起表现得十分“克制”,甚至是放纵的时候,犹太人就知道,仅仅指望靠英法打消德国人光复东普鲁士的想法是靠不住的。 这时候,犹太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