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8 E族 (第6/8页)
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更没有德国设计师那种过于雕琢的匠气。由于采用了动力传动后置的无炮塔固定战斗室结构,整个车体从前往后只分为战斗室和动力室两大部分。而且其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其60毫米厚的首上装甲板倾角达到了67度,相当于102毫米垂直装甲板! 此外e-10/25由于使用了液气悬挂,其车体高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这不但提高了战斗灵活性(其火炮和车体是刚性连接的,在大范围内火炮射界调整可依靠车体转动和液气悬挂系统来实现),还获得了战场生存性的额外增益。 不光是其本身的性能很理想,更重要的是不管是e-10还是e-25都有良好的改装潜力。就拿e-10来举例说,德军就准备用其发展一系列的炮兵侦察车和装甲战斗侦察车,比如说小豹装甲侦察车(vk1062)。当时小豹被分为轻重两个版本,其中轻型版全重18吨,而重型版全重26吨。不光是侦察车,e-10还有改成自行高炮的设想。 当然,历史上e-10的结局并不好,因为进度的关系败给了pz.kpfw38(t)系列。但是在这个时空,因为红军的装甲部队更加强大,导致德军更早的关注于下一代装甲车辆,这让e-10/25的命运有了起死回生的改变。从1943年11月开始,e-10就开始小规模投产,生产了一批试用车,而随着1944年春醒行动的惨败,e-10这种性能不错还能拿来应急的设计就被提高到了很高的生产优先级。 出乎意料的,希特勒对这种12吨的小车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要求施佩尔赶紧量产这种廉价的坦克杀手,因为前线已经被红军的装甲洪流逼得喘不过气来了。 施佩尔自然也愿意生产e-10,但是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